食用菌背后的 “酒糟革命” ——茅台学院项目以废糟循环技术书写乡村振兴答卷

2025-08-08 16:01:34 阅读量:16609

  在2025年,茅台学院“黔茅菌兴”项目凭借“以茅台酒糟为基质培育富硒食用菌”的技术成果引发关注。

  该项目从实验室配方研发到山间大棚落地,用科技手段破解农业废弃物处理与农民增收难题,且看小菌棒如何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“宝物”。

  技术落地:破解山区产业发展困境

  道真县地处黔北山区,传统食用菌种植因原料依赖外购、高温季产量锐减等问题制约产业发展。2022 年,“黔茅菌兴”团队带着酒糟菌棒技术进村开展试验,通过优化基质配比与推行耐高温菌菇接种技术,使当地食用菌夏季大棚利用率飞升,菇棚空窗期的缩短增加了农户们的收益。“以前夏天菇棚空着,现在全年都能种,收入翻了番。”当地农户的反馈印证了该技术的实用价值。

  模式创新:激活产业链协同效应

  项目构建 “酒糟供应 — 菌棒生产 — 栽培指导 — 产品回收 — 精深加工” 全链条体系,联合贵州张巅子食品生产有限公司开发香菇酱等深加工产品,提升附加值 30%。数据显示,该体系带动产业链上下游新增就业岗位 386 个,间接促进 2000 余人就业,形成 “一业兴、百业旺” 的联动效应。

  社会价值:树立产业振兴示范标杆

  目前,项目技术已在道真县等地推广应用,相关经验被纳入《贵州省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南》。该项目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‘降本、增效、环保、增收’多重目标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推广的产业振兴方案,受到了《贵州日报》的报道。